许钦松:艺术来自民众 最终也要回归民众
发布日期:2015-01-31阅读次数:3154
2014年12月31日,许钦松在梅州嘉应学院国际学术会议中心与当地学子开展题为“前行的脚步—中国山水画的新变革”讲座,与当地师生分享创作经验。当天上午,许钦松在梅州首次个展“溪山游云·许钦松美术作品展”也在东山教育基地亮胜客家艺术中心举行了开幕仪式。
近年来,身为国内知名艺术家,许钦松在创作时间之外,抽出大量时间与基层的艺术学子交流。为了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进行毕业创作,帮助更多的艺术青年成才,从去年10月开始,许钦松设立“许钦松创作奖”,首次面向全省八大综合类高校展开大规模海选,并在多家高校开展巡回演讲及展览。梅州嘉应学院也是本次巡回活动的一站。
许钦松向笔者介绍,这次来到梅州举办画展与讲座,既是他与来自基层的艺术家和学生之间的一次艺术交流,也是他本人对自身山水画理论体系的一次自我梳理与完善。他希望,借着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在大学生中挖掘更多优秀的艺术苗子,并将他们推往社会平台,彰显广东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推动艺术生态健康发展。
现场深层交流拓宽学子艺术视野
去年12月31日,来自梅州嘉应学院美术学院的师生们,迎来了年终压轴最具分量的一场书画大展:“溪山游云·许钦松美术作品展”在东山教育基地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展出。“这是梅州第一次举办这么高层次的展览,让每一位梅州市民都大开眼界,不出远门就能看到真正的山水大家之作。”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林爱芳感叹道。
更让当地艺术学子兴奋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也在当天亲临现场。同日下午,许钦松在嘉应学院国际学术会议中心开讲,题为“前行的脚步—中国山水画的新变革”。他表示,这既是与同学们进行的一场艺术交流,也是他本人作为艺术家对自身山水画理论体系的一次自我梳理与完善。
许钦松从构图、笔墨、用色等多个专业领域,对自己的创作特色进行解释。
讲座现场还开通了微信平台,让广大学子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名家就艺术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当一名学生问到,画家如何才能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体会表现在画面时,许钦松幽默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要学会与大自然相恋。”他以自己两次登黄山写生的经历激励学生:“只有学会与自然对话,摸透它的"喜怒哀乐",一次次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它最美的形态,才能画出好画。”
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张志祥表示,许钦松对传统山水画的变革精神值得年轻学生学习,而他从基层起步的艺术创作之路,也为学生带来不少激励。身为过来人,许钦松对年轻人从事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艰难感同身受:“要在山水画创作的道路走下去,很遥远、很艰难、也很孤独。但若心中有了一个信念、一个方向,就要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为了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进行毕业创作,进一步提升美术馆收藏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作品的水平,许钦松6年前开始自掏腰包,在广州美术学院设置“许钦松创作奖”。去年,他更将这一奖项扩展到省内设有美术专业的“八大院校”,同时举行多场巡回展览、演讲。梅州嘉应学院就是巡回活动的第十站,也是“八大院校”之外加开的一场。
建言在政策上对基层艺术工作者作出倾斜
尽管本次展览是许钦松在梅州举办的首次个展,但他与梅州的缘分早已结下。粤东潮汕地区的韩江与客家地区的梅江本是同一条水系。身为汕头澄海人,家在韩江边的许钦松笑称,自己与梅州人很早便“同饮一江水”,从小就感受到客家人的好客热情。
“记得在老家的时候,每到傍晚,客家人都会把船停靠在江边唱山歌,此情此景让人怀念。”来访梅州,许钦松不禁勾起了少时回忆。
“我希望尽量利用创作之余的时间,多到基层走走。”许钦松表示,本次画展主要面向学生和市民。他认为,艺术从民众中来,最终也必须回到民众中去。“基层民众很难一睹名家作品。我自己先带头把作品带到基层,希望能带动更多画家到基层办展,形成一种氛围,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许钦松看来,梅州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但他观察到,岭东地区出了很多知名画家,却同时出现了越到基层越缺乏艺术人才的现象,而人才对提高地方美术教育水平来说至关重要。
对此,许钦松建言,政府应在政策上对基层艺术工作者作出倾斜,也应邀请更多名家前来授课交流。他还表示,梅州的当务之急是要建成一座美术馆,引进更多优秀的艺术展览,全面提升市民与学生的艺术眼光。“美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而不只是专业教育。在基层加强美术教育的投入,未必就能直接培养出大师,但一定会为其他行业带来启发和转变。”
讲座举行当天,许钦松还出席了同场举行的“客都艺术品交易中心”挂牌仪式。隶属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电视台直管的“客都艺术品交易中心”是目前梅州规格最高的艺术专业场所,主营艺术品展览、交易、文化交流等业务。许钦松期许,交易中心的落成能让更多梅州本地的书画家作品进入大众视野,为民间提供更丰富的艺术服务。
近年来,身为国内知名艺术家,许钦松在创作时间之外,抽出大量时间与基层的艺术学子交流。为了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进行毕业创作,帮助更多的艺术青年成才,从去年10月开始,许钦松设立“许钦松创作奖”,首次面向全省八大综合类高校展开大规模海选,并在多家高校开展巡回演讲及展览。梅州嘉应学院也是本次巡回活动的一站。
许钦松向笔者介绍,这次来到梅州举办画展与讲座,既是他与来自基层的艺术家和学生之间的一次艺术交流,也是他本人对自身山水画理论体系的一次自我梳理与完善。他希望,借着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在大学生中挖掘更多优秀的艺术苗子,并将他们推往社会平台,彰显广东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推动艺术生态健康发展。
现场深层交流拓宽学子艺术视野
去年12月31日,来自梅州嘉应学院美术学院的师生们,迎来了年终压轴最具分量的一场书画大展:“溪山游云·许钦松美术作品展”在东山教育基地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展出。“这是梅州第一次举办这么高层次的展览,让每一位梅州市民都大开眼界,不出远门就能看到真正的山水大家之作。”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林爱芳感叹道。
更让当地艺术学子兴奋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也在当天亲临现场。同日下午,许钦松在嘉应学院国际学术会议中心开讲,题为“前行的脚步—中国山水画的新变革”。他表示,这既是与同学们进行的一场艺术交流,也是他本人作为艺术家对自身山水画理论体系的一次自我梳理与完善。
许钦松从构图、笔墨、用色等多个专业领域,对自己的创作特色进行解释。
讲座现场还开通了微信平台,让广大学子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名家就艺术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当一名学生问到,画家如何才能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体会表现在画面时,许钦松幽默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要学会与大自然相恋。”他以自己两次登黄山写生的经历激励学生:“只有学会与自然对话,摸透它的"喜怒哀乐",一次次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它最美的形态,才能画出好画。”
嘉应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张志祥表示,许钦松对传统山水画的变革精神值得年轻学生学习,而他从基层起步的艺术创作之路,也为学生带来不少激励。身为过来人,许钦松对年轻人从事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艰难感同身受:“要在山水画创作的道路走下去,很遥远、很艰难、也很孤独。但若心中有了一个信念、一个方向,就要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为了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进行毕业创作,进一步提升美术馆收藏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作品的水平,许钦松6年前开始自掏腰包,在广州美术学院设置“许钦松创作奖”。去年,他更将这一奖项扩展到省内设有美术专业的“八大院校”,同时举行多场巡回展览、演讲。梅州嘉应学院就是巡回活动的第十站,也是“八大院校”之外加开的一场。
建言在政策上对基层艺术工作者作出倾斜
尽管本次展览是许钦松在梅州举办的首次个展,但他与梅州的缘分早已结下。粤东潮汕地区的韩江与客家地区的梅江本是同一条水系。身为汕头澄海人,家在韩江边的许钦松笑称,自己与梅州人很早便“同饮一江水”,从小就感受到客家人的好客热情。
“记得在老家的时候,每到傍晚,客家人都会把船停靠在江边唱山歌,此情此景让人怀念。”来访梅州,许钦松不禁勾起了少时回忆。
“我希望尽量利用创作之余的时间,多到基层走走。”许钦松表示,本次画展主要面向学生和市民。他认为,艺术从民众中来,最终也必须回到民众中去。“基层民众很难一睹名家作品。我自己先带头把作品带到基层,希望能带动更多画家到基层办展,形成一种氛围,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许钦松看来,梅州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但他观察到,岭东地区出了很多知名画家,却同时出现了越到基层越缺乏艺术人才的现象,而人才对提高地方美术教育水平来说至关重要。
对此,许钦松建言,政府应在政策上对基层艺术工作者作出倾斜,也应邀请更多名家前来授课交流。他还表示,梅州的当务之急是要建成一座美术馆,引进更多优秀的艺术展览,全面提升市民与学生的艺术眼光。“美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而不只是专业教育。在基层加强美术教育的投入,未必就能直接培养出大师,但一定会为其他行业带来启发和转变。”
讲座举行当天,许钦松还出席了同场举行的“客都艺术品交易中心”挂牌仪式。隶属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电视台直管的“客都艺术品交易中心”是目前梅州规格最高的艺术专业场所,主营艺术品展览、交易、文化交流等业务。许钦松期许,交易中心的落成能让更多梅州本地的书画家作品进入大众视野,为民间提供更丰富的艺术服务。
- 上一篇:黄公望精通《周易》:曾以占卜为生
- 下一篇:张晓彦:中国画还是要姓中